myavatar170026111.gif 

認識腹中胎兒  孕育健康baby  懷孕週數的算法 

多數的婦女一次月經週期是二十八天。從月經出血第一日開始算起,大約是在第十五日左右排卵。至於懷孕週數的算法,傳統上都是從最後一次月經之起始日開始計算,經過十次月經週期(即所謂懷胎十月),約280天,胎兒就會發育成熟娩出。若以西洋曆來算大約是九個月又一週。「懷胎十月」變成只有九個月。所以當您發現月經週期過期了,驗孕發現有喜,此時的懷孕週數就超過4週了。 

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對於胚胎在子宮內的發育已有深刻了解,但懷孕週數的算法仍是延續傳統方式。胎兒發育是從精子與卵子結合開始算起,與懷孕週數(由最後一次月經之第一日開始算)相差約二星期。 

當卵巢排卵後,卵子被輸卵管抓取進入輸卵管。卵子在輸卵管內,24小時內受精成為受精卵,頭三天大約24小時分裂一次,之後分裂較快。受精卵慢慢被輸卵管推向子宮,大約需五日才通過輸卵管,到子宮著床時已是第六天。 

  

胚胎形狀的變化    

受精卵的細胞分裂是一分為二、二分為四,一直到五十個細胞時,胚胎仍是互相緊靠的一團細胞,隨後在此細胞團中出現一液體空間,胚胎變成像個水球。後來此細胞團中出現另一液體空間,這二液體空間之間的內部細胞層,就是後來發育成胎兒身體之源頭;而在水球外層的細胞後來發育成胎盤及胎膜。 

著床時的胚胎像個水球,在往後4週內,胚胎要長出胎盤、胎膜(胎衣)、羊水及形成胎兒之基本雛型(卵子受精後5週,可經由超音波檢查看出胎兒外觀頭及身體形狀,也可藉機器聽到胎兒心跳聲)。這段期間,胚胎變化錯綜複雜,不容許絲毫出錯;任何錯誤的分化,都可能讓胚胎出現嚴重的先天異常,甚至胚胎停止發育,或夭折死胎。 

 

胎兒器官形成及發育 

胎兒在子宮內發育的進程,可簡單的分為三階段。懷孕前三個月是身體成形及器官分化形成階段,中三個月是身體長大及器官發育階段,後三個月是器官功能發育成熟階段。胎兒所有的發育都是靠胎兒本身基因的控制,母體只供應養分及穩定的環境;然而器官分化及發育可能會因為母體生病、感染某些病毒,或使用某些藥物而使基因運作受到干擾,造成發育錯誤或胎兒本身感染。若發生在前三個月,甚至會胎兒死亡。

胎兒器官形成及發育之進展,略述如下:

5:神經管(中樞神經)、甲狀腺、心臟開始發育。

6:心臟開始跳動,眼、耳開始發育,四肢芽體出現,頭臀長0.4公分

7:鼻、嘴開始發育,手掌腳掌出現,頭比身體大,頭臀長0.81.0公分

8:口腔、鼻腔、上顎、嘴唇形成,耳廓出現,手指開始發育,頭臀長1.3 1.6公分

9:眼瞼出現,腳指開始發育,鼻頭出現,軀幹伸長及變直,頭臀長1.82.3公分

10:肛門形成,睪丸或卵巢形成,四肢延長且手肘彎曲,外生殖器開始分化,所有主要內臟及外部構造出現,頭臀長34公分

11:胎兒期開始,外生殖器仍分化中,頭臀長45公分

12:人臉型完成發育,男女外生殖器特徵可見但仍發育中,頭臀長5.36.6公分

13週~第40:身體長大及器官發育成熟。 

    懷孕前五個月內,胎兒的成長速度大多都差不多,不會因母體害喜吃不下飯而發育不良,也不會因為準媽媽多吃一些而長快一點。但懷孕六個月後,胎兒體重增加較快,大約每週增加100150,準媽媽應避免吃過量甜食,以防胎兒過大。

 

聽覺和視覺發展 

胎兒在懷孕第四至第五個月時,已開始有聽覺,母親的胃腸轆轆及心跳聲是主要的聲音,母親說話聲及某些音樂都能影響胎兒。至於視覺,因為光線進入子宮不多,胎兒幾乎在子宮內看不到東西;但發育中的眼睛怕光,不要用強光照射肚子,也不要對初生嬰兒用閃光燈照相。

胚胎很早就開始活動,利用超音波來觀察,大約在懷孕67週即可看到胚胎身體扭動,即使手腳還未發育完成。胎兒雖然常常活動,但因為身體還小、力量太弱,即使踢打到子宮壁,孕婦幾乎感覺不到胎動。懷第一胎的準媽媽,大多可在第2022週感覺到胎動;而懷第二胎時,有些在第1820週即可感覺到胎動。少數孕婦,因為胎盤蓋住腹面子宮壁,她們較不易感受到胎動。孕婦最好每日感覺胎動,可確認胎兒是否正常活動。

 

羊水、胎盤、臍帶、胎位 

羊水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它提供胎兒在其中漂浮及運動,並給予防震之功能;另一方面,它提供胎兒一些生長激素以促進肺部及腸道發育。

胎盤,接收母體提供的養分氧氣,並藉由臍帶輸送給胎兒;胎盤也接收胎兒代謝廢棄物經由母體排出。胎兒在子宮內不靠肺呼吸,也不排胎便。胎盤或臍帶若有異常或受影響,將會影響胎兒。

胎位,是指即將分娩時,胎兒身體靠近母親產道的部位。自然生產,胎位幾乎都是以頭位為主,其他胎位較會難產。懷孕七個月之前,胎兒在子宮內仍有較大的活動空間,胎兒活動沒有固定方向,故無固定胎位。懷孕七個月後,因為胎兒已經較大,子宮內空間有限,胎兒不易隨意轉動,醫生在此時會確認胎位,並指導孕婦利用「膝胸臥姿」來矯正胎位。

 

超音波檢查胎兒是否正常 

我們在產檢時,都希望能看出胎兒是否正常,但超音波解析度受胎兒本身姿勢、母體脂肪及胎盤影響很大。很多人認為胎兒愈大,超音波看得愈清楚,其實不然,胎兒愈大,受限於子宮內空間有限,只能盡量蜷縮擺出最舒服的姿勢,通常是側躺或俯趴。懷孕八個月後,超音波常無法完全檢查胎兒,當然也不能知道胎兒是否有異常。

適合超音波檢查的時間是懷孕三到六個月,其中以四到五個月最佳。因胎兒占子宮內空間不會太大,可檢查全身肢體,也可檢查重要內臟之結構,早期發現是否有重大結構缺陷。在懷孕五個月時,若胎兒四肢及內臟正常,通常到足月時也多是正常,只有少數胎兒內臟疾病會在懷孕後期才出現。所以,要利用超音波檢查胎兒是否正常,還是最好在懷孕五個月左右執行。

 1189211332.jpg

 

 

 

 高齡產婦vs.一般產婦  24~30歲把握孕育優質寶寶的黃金年齡

f3c4bef9-2a34-4241 

生理上的風險
◎ 高齡產婦的年齡比較大,卵子品質會變差,所以比較容易生下染色體異常的小孩(如唐氏症)。
◎ 隨著年紀增加,高齡產婦產生一些內科疾病的機率就越來越多,例如年紀越大,產生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自體免疫疾病的機會就比較多一點,所以高齡產婦在懷孕時所產生的一些內科併發症,就會比年輕的產婦還要多。
◎ 高齡產婦比較容易自然流產,以及早產。
◎ 高齡產婦的骨盆、韌帶和肌肉的彈性較差,體力也較差,難產或剖腹產的機率也相對提高。
◎ 高齡生育還可能導致罹癌幾率的增加。目前有研究調查顯示,35歲以上初次生育的女性,乳腺癌的發生率比30歲以前首次生育者大大增加,而且首次生育年齡越大,乳腺癌的發生率就越高,還容易罹患其他婦科癌症。

    上述情況都會直接增加高齡產婦在懷孕生產期間的危險性,所以高齡產婦在懷孕時會發生的狀況,比一般產婦多一些。

生育的黃金年齡
    女性在21歲,男性在24歲時,是身體發育完全,開始進入身強體壯的時刻。

    等到女性到28~32歲左右,生理功能則發育到最巔峰。這一時期,女性全身發育已完全成熟,骨盆、韌帶和肌肉的彈性較好,卵子的質量最高,所以在這個時期生育,妊娠併發症少,分娩的危險性少,流產、早產、死胎、畸形兒和癡呆兒的發生率最低。

    而女性到了35歲後,卵子開始老化。男性到40歲後,精子的品質與活動力亦會每況愈下,此時生小孩,就會增加不少風險。

    不論男女,在24~30歲之間,是生育旺盛時期,也是精力最充沛的時期,堪稱是「生育的黃金年齡」。

萬一結婚時已經是高齡了,怎麼辦?

    高齡生子雖然危險性較高,但是以目前進步的產檢科技來說,大都能處理得不錯,所以高齡產婦還是可以生出健康可愛的小寶寶。

◎ 在準備懷孕前:最好能做身體檢查,了解本身是否有潛在的疾病或風險,如果有,一定要先治療或排除,絕對不要「急」。
◎ 在確定懷孕時:必須定時產檢,包括16~18週時要做羊膜穿刺、20~24週要做高層次超音波、28~30週要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32週後應每2週以超音波追蹤臍帶血流及每日注意胎動(每天從早上起床到中午,必須有10次有感覺的胎動),若發現胎動有明顯減少,應立刻到醫院檢查。
◎ 若有內科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就必須同時接受內科醫師治療及婦產科醫師產檢,千萬不要自行減藥或停藥。

結語

    為了生育及養育一個優質寶寶,在適齡階段生育,以免影響胎兒智力的發育與生理功能的健全,是最科學、明智的。所以適齡婦女應及早做出計劃,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工作,再根據其他各方面的條件,選擇在身心最佳的狀態下孕育新生命,這樣對自己、對寶寶都好!

1100806dsdda.gif   要不要再生一個? 

 

「手足關係」是所有親屬關係中,維繫時間最長久的。手足的意義是什麼?孩子有無手足在他的成長及未來人生路上,將會有什麼影響或優缺點呢?本文分別以孩子及父母的角度切入,希望藉由專家的意見協助你盡快找到答案,以免猶豫過久,錯過最佳生育年齡喔!

 

  myavatar170028561.gif

思考1、孩子需要手足嗎?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你知道誰跟你關係最長久?雙親?另一伴?兒女?同學?同事……?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陳富美說:「其實是兄弟姊妹喔!手足關係是所有親屬關係中,陪伴自己最久的一個,就連夫妻、親子都比不上。」
 
手足的影響
手足不但維持時間最久,在人格成長最重要的童年階段,更是親密到天天生活在一起,所以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社會能力」。

*同儕人際關係的搖籃
以前人不但兄弟姊妹多,在大家庭共處的生活模式之下,堂、表等兄弟姊妹甚至還同住一個屋簷下,有許許多多的同儕相處機會和情境供孩童學習。但現今不但以小家庭居多,而且還是獨生子女,陳富美副教授認為這對孩子的人格成長的確會有一些衝擊,最顯而易見的便是人際互動的學習機會減少。
她說:「當手足、同儕多時,孩子自然而然學會等待、分享、禮讓、秩序等,即使先天特質較為霸氣的孩子,他們也會慢慢發現用不適當的方法(例如搶奪、爭吵、哭鬧)也無濟於事,這些都是人際關係的磨練。」

*難以模仿的手足互動
在孩子的認知能力方面,父母可以悉心教導,利用故事書或教具都是很好的培養方法,但社會能力需要有情境互動(例如搶玩具、爭吵),這是父母很難模擬給予的。
「父母很難扮演另一個小孩,去跟自己的小孩上演爭奪戲碼;父母也很難轉變成小孩,讓孩子跟你產生同儕的競爭、扶持、教導等。」陳富美副教授解釋道。
因為小朋友的認知發展是一套很複雜的系統,大人無法有那樣的同理思考模式。陳富美副教授說,以前我們總以為,小孩能教小孩的地方有限(尤其年齡較相近者),但事實上:小孩是可以教導小小孩的,他們就是有辦法用小孩的方法去調整用詞,去讓更小的小孩了解,這樣的互動模式是大人很難模仿的,而這些都是孩子日後領導他人和被他人領導(服從)時的重要經驗值。
所以,我們經常觀察到,排行在中間的孩子常有不錯的社會能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從小有很多對上對下的機會,知道如何與比自己大的兄長(或較權威者)相處,也知道如何去照顧並教導比自己小的弟妹。
 
手足的迷思

*迷思1:為了老大再生老二?
手足雖然有很多的正面功能,但陳富美副教授提醒天下父母不能單一以「添伴」做為再生老二的動機。她表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而唯一的孩子,手足間的情感好壞是由很多因素造成,有的孩子先天很會照顧人、有的孩子則喜歡獨來獨往,如果父母是因為怕老大孤單而生老二,或者因為老大看到別人有弟妹可以玩而跟你說他想要弟妹,那萬一弟妹出生後,兩人無法相親相愛,怎麼辦?這時父母很可能因為有錯誤的期待,而產生更多的挫折感。」

*迷思2:手足感情好壞由誰決定?
除了孩子先天個性較孤僻外,最主要影響手足感情的通常是父母。「我們從很多手足問題的個案來看,手足感情不睦通常是因為從小家裡給予手足間非常明顯的不公平對待以及比較。」陳富美副教授指出。
公平是一件很難達到的處事原則,即使父母自認公平了,但孩子可能還是會覺得不公平、偏心。陳富美副教授勉勵家長也不能因此而放棄公平,不但要把公平放在心理,時時檢視,還要加上不互相比較,打從心裡去面對每個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讓孩子健康而喜歡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